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
《环境心理学》
自考大纲
I.课程性质与目的需要
1、课程性质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知道和研究物质环境,包含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与人的行为的互有关系的课程。它把环境和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和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用途关系,是近些年进步起来的新兴交叉范围,具备浓厚的多学科性质,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以现场研究为主,使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革新精神的折衷研究办法,讲解了提升人类对自己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打造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主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与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有关的普 通心理学常识,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基本术语和系统理论及有关理论看法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专业中的应用等。 本课程是自考《室内设计》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2、课程设置目的
《环境心理学》课程设置目的是使考生较为全方位、系统的
知道学会环境心理学的有关定义和系统理论,知道有关理论看法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室内设计等专业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在设计中看重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健全提升综合设计能力。
II.考核内容与考核目的
第一章 感觉、知觉与认知
1、自学需要
需要较为全方位具体的认知与环境心理学较为密切的普通 心理学常识。知道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要紧依据,知道知觉与认知原理,知道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有关原则。
2、考核要点
1.感觉
2.知觉与认知
3.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3、考核需要
1.感觉
2.知觉与认知
3.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4、助学建议
本章节是以普通心理学原理作为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重点主要知道人类意识和心理活动的特征。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和不同。在助学中讨论、知道人类通过多种感觉体验环境,形成多姿多彩和易辨别的环境及对环境设计的启发和意义。
第二章 环境知觉的理论
1、自学需要
通过对普通心理学有关理论的认知和多种感觉体验环境的认知,本章节进一步知道不一样的心理学家们在讲解人对环境的知觉比较时尚的三种理论。需要知道环境心理学中的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
2、考核要点
1.格式塔知觉理论2.生态知觉理论
3.概率知觉理论
3、考核需要
1.格式塔知觉理论2.生态知觉理论
3.概率知觉理论
4、助学建议
本章是重点介绍在环境心理中较为时尚的三种理论。在 助学过程中,考生在知道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学会三种理论的基本看法,并通过讨论理解三种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从不同视角讲解客观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理解三种理论的要紧现实意义。
第三章 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
1、自学需要
作为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术语和系统理论,需要进一步知道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的性质。知道环境认知中的认知地图研究,并通过研究例证,知道人对于不同尺度环境的认知特
点。
2、考核要点
1.认知地图研究概述
2.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
3.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
4.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
3、考核需要
1.认知地图研究概述
2.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
3.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4.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
4、助学建议
本章节在助学中应通过认知地图研究实例的讨论,学会 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点、特征、功能等,加深对环境的辨别、用和理解。在助学中建议以实例讨论、剖析、区别三种环境认知地图所强调的基本要点,特别是对中等尺度环境的意象知道。
第四章 环境一一行为关系的理论
1、自学需要
本章是介绍环境心理学研究中讲解环境一一行为现象的 多种理论。涉及个体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和非个体行为与环境特点之间关系。要理解唤醒理论,知道环境应激和环境一一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理解行为场景理论。
2、考核要点
1.唤醒理论2.环境应激
3.环境一一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4.行为场景理论
3、考核需要
1.唤醒理论2.环境应激
3.环境一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4.行为场景理论
4、助学建议
环境一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章节从不一样的角度讲解有关的
定义与关系。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一直在相互用途的过程中进步和变迁着。助学中主要对个体行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和学会,知道应激对人的影响和人类可能遇见的各种应激物,能够帮助在设计中通过适当的环境设计降低非必须的应激,将个人空间私密性和范围性的定义应用于环境设计。知道行为场景是人类环境中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系统,并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个人的行为。
第五章 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1、自学需要
伴随城市化的加速进步和人口的增长,科技的突飞猛进,环境问题愈加突出。本章节就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作了讲解。需要知道噪声、拥挤、空气污染、光污染等背景应激物对人类存活环境的影响。
2、考核要点
1.噪声2.拥挤
3.空气污染
3、考核需要
1.噪声2.拥挤
3.空气污染
4、助学建议
本章所论述的环境问题都与大家的生活密切有关。在助 学中主要讨论大都市环境问题来认识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拥挤对人类的影响和降低拥挤的手段,并对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害处影响知道一些。能够帮助在设计中主动承担在环境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
第六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范围性
1、自学需要
研究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设计师、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一同关心的问题。本章节就空间行为中的空间用方法作为分析,需要加大对人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的深刻理解。需要知道个人空间、私密性和范围性的基本内容和联系不同。
2、考核要点
1.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2.私密性
3.范围性
3、考核需要
1.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2.私密性3.范围性
4、助学建议
本章内容着重研究人用空间的固有方法,揭示人用 空间时的心理需要。物质环境的生态特点在非常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环境的生态。在助学中可以就个人空间、私密性和范围性影响人的拥挤感、控制感和安全感展开讨论,加深理解和学会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私密性与环境设计、范围性内容和功能。
第七章 城市环境的认知
1、自学需要
从本章起主如果举例分析有关理论看法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专业中的应用。城市环境的认知研究能够帮助改进城市的定向、找路和寻址,改变城市的易辨别性。它揭示了城市意象的主要功能。自学需要知道城市意向的后续研究,知道空间定向和认知距离。
2、考核要点
1.城市意向的后续研究
2.空间定向3.认知距离
3、考核需要
1.城市意向的后续研究2.空间定向3.认知距离
4、助学建议
城市是大家可能需要一生相伴的并加以适应的环境。城市环境已成为相当部分居民的实质生活环境。助学中可以从
应用角度出发,讨论城市环境与行为的关系。知道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学会空间定向,理解认知距离,打造一个完整的城市意象由场合、空间和相互间的距离组成的定义。
第八章 城市环境体验
1、自学需要
城市环境体验与城市环境认知密切有关。在知道城市环境认知的基础上,需要知道城市环境中,多姿多彩和新颖独特的体验对人的身心健康和进步具备积极推动作用。需要考生知道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征,知道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领会环境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2、考核要点
1.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征2.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
3.城市环境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3、考核需要
1.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征
2.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
3.城市环境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4、助学建议
城市环境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环境信息的特征,感知者的偏爱及其相互用途。在知道原理和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创造特点城市,看重可借助和开发的原因,并在城市环境设计的应用中做好多样性和独特质的城市特点体验。
第九章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1、自学需要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已从解决实质问题为主,重在改进外部空间设计趋向于对行为习惯的考察,强调外部空间的文化属性。本章节分析和讲解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有关的活动研究。自学需要知道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的状况,知道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并关注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2、考核要点
1.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
2.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3.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3、考核需要
1.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
2.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3.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4、助学建议
本章对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的论述。在助学中可剖析知道美国、欧洲、日本的早期研究情况,特别要剖析理解人在空间活动中带有一致性的活动模式或倾向。如:动作性行为习性、体验性行为习性和行为习性的差异,并学会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性改进建议。
第十章 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1、自学需要
本章主要讨论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同时兼论与城市环境影响有关的其他研究,并基于行为提出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
在自学中需要知道城市环境消极影响的理论假设,看法的内涵,知道城市环境消极影响的研究例证,当然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与多场合剖析也知道一些。
2、考核要点
1.城市环境消极影响的理论假设
2.城市环境消极影响的研究例证
3.城市环境积极影响与多场合剖析4.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
3、考核需要
1.城市环境消极影响的理论假设
2.城市环境消极影响的研究例证
3.城市环境积极影响与多场合剖析
4.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
4、助学建议
当代城市环境对居民的行为导致了消极影响。在助学中耍知道环境心理学提供的理论假设和研究例证。助学中通过讨论知道学会基于行为提出的应付方案,重点在于解决城市更
新和城市地区的安全防卫问题。
第十一章 建筑学中的应用:环境一一行为研究概述
1、自学需要
对于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运用等理论问题的分析是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需要知道环境一一行为研究中的理论看法,知道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及环境一行为及其交互用途有关的多学科研究信息。
2、考核要点
1.环境一一行为研究的有关理论看法
2.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
3.环境一一行为多学科研究信息
3、考核需要
1.环境一一行为研究的有关理论看法
2.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
3.环境一行为多学科研究信息
4、助学建议
本章是介绍环境心理学对建筑学的影响。其重点是理解有关理论看法:建筑设计过程和普通的环境一一行为问题。建议结合理论和实践,对一些看法和办法理解,更好地把握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第十二章 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
1、自学需要
知道多种多样特定建筑环境中的环境一一行为问题,知道涉及平时用的各类建筑与人的行为密切关系,理解特定建筑环境的认知和体验,认知各类建筑中主要环境一一行为问题。
2、考核要点
1.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2.建筑空间定向
3.建筑体验
4.特定建筑种类与行为
3、考核需要
1.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2.建筑空间定向
3.建筑体验
4.特定建筑种类与行为
4、助学建议
本章也是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分析部分,是分析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在建筑学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建筑的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室内空间定向的基本内容、室内空间的体验、特定建筑种类与行为等。当然,在助学过程中建议从特定建筑的讨论中,剖析建筑的用法与建筑的审美和评估,明确特定建筑种类的用法与社会一一文化背景和用户的特定密切关系。
Ⅲ.有关说明与推行需要
1、本大纲指导思想
本大纲是考试概要,即为命题的依据;同时,本大纲又是教学大纲;即为用教程教学时的依据:本大纲还是学生学习、复习时的自学大纲,指导学生更集中、更便捷地理解教程和学会教程。本考试概要根据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
用四个能力层次来规定各章考核点的考核需要。
识记:需要考生知道本课程的入门知识,即有关名词、定义、原理、常识的涵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
领会:需要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方位把握本课程中的 基本定义、基本原理的内容,能学会有关定义、原理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与不一样的表述办法。
简单应用:需要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本课程中的 入门知识、基本原理中的少量要点,剖析和解决简单的理论问题或实质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需要考生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 过的多个要点,综合剖析和解决较复杂的理论问题或实质应用问题。
2、学习指导
本课程具备常识面广、实用性强的特征,面广量多,考生大多又未过去历,所以学习时应注意如下各点:
非常重要的是,在大纲指导下,认真阅读和理解教程。认真阅读是理解和记忆的基础,正确理解和结实记忆才可能在实践中应用和操作。
阅读和理解及记忆,应该注意常识的正确性、系统性、 灵活性和应用性、操作性。
1.正确性:就是定义的科学性,正确学会常识、才能正确判断、讲解、选择、简述、比较、剖析。
2.系统性:就是应该注意梳理总结、综合剖析、比较研究,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真正理解,记忆和应用。
3.灵活性:书本上的常识第一要理解、记忆,进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要联系设计实践灵活应用。
4.应用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该注意将学到的中国文化常识,联系设计工作实质加以应用,才能将常识转化为能力,如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选择力、讲解力、简答力、论述力、综合运用力等。
5.操作性:设计工作有非常强的操作性。虽然在学习期间,还不可能花不少时间去进行设计实习,但应在学习的全过程,注意将中国文化与设计实质紧密结合起来,以便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考虑、综合、记忆、论述、比较剖析、综合应用的练习。
1.考虑:这是记忆和综合、论述、比较、剖析、综合应用的首要条件,不会考虑,思路混乱,很难论述、比较剖析、综合应用。
2.综合:常识面多量广,要擅长分类梳理,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
3.记忆:很多入门知识需要记忆,不记亿元法总结、综合、剖析、比较,更没办法论述、综合应用。
4.论述:学会入门知识、基本定义后,要擅长联系设计实质论述,做到有看法、有材料、有剖析。
5.比较剖析:应该注意各种常识、定义的比较、有比较才能有剖析,有剖析才能有提升。
6.综合应用:应该注意将点、面常识组合起来综合应用,见木要见林,由林再见木,反复在这方面加以练习。
3、自考教程及参考书
1.用教程
《环境心理学》林玉莲 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2.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编著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
《建筑环境心理学》常怀生编译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公司
4、对社会助学的需要
社会助学应依据本考试概要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需要,全方位、系统地认真钻研指定教程,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刻苦钻研教程,预防自学中的各种不好的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要正确处置入门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应考者将入门知识转化为实质应用能力。在全方位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升自学应考者运用学过的常识剖析和解决设计实践中的实质问题的能力。
5、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需要
命题以本大纲为依据
试题考试试题的组配,要覆盖本大纲涉及的考核要点和考核需要,并适合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试题中不同能力层次考核的比率分配识记占 25%,领会占35%,应用占40%。
试题难易度结构合理
试题的困难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一般比率为 2:3:3:2。每个常识与能力层次中都有难易度不一样的考试试题。应当注意: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定义,在每个能力层次的考试试题都存在不一样的困难程度,切勿将二者混淆。
本课程使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本课程试题
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讲解题、简答卷、论述题。
6、附录:试题列举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A、B、C、D四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填在中。
多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 A、B、C、D、E 五项中有二项或三项以上是正确,请将正确选项依次填在中,多选、少 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
【例一】就是研究大家如何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
A.认知距离 B.城市意象
C.空间定向 D.环境认知
【例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点有
A.路径 B.标志 C.节点
D.地区 E.边界
填空题
【例三】让人不愉快的环境剌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讲解题
【例四】生态知觉理论:
简答卷
【例五】感觉的特点有哪些?
论述题
【例六】举例剖析论述城市环境体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