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蒙恩招生网 > 中考资讯 > 报考 成绩查询

对答案 | 2024年4月四川自学考试【马原】试题及答案

来源:www.yunwc.com 2025-08-19

中考成绩查询

对答案 | 2024年4月四川自学考试【马原】试题及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到今天已历程()

A.150多年

B.170多年

C.190多年

D.200多年

答案:B

2.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3.物质的唯一特质是()

A.空间广延性

B.客观实在性

C.时间持续性

D.形态多样性

答案:B

4.相对静止主要有两种情形。下列各项中是相对静止情形的是()

A.事物没发生性质上的根本变化

B.事物没发生数目上的些微变化

C.事物没发生形式上的任何变化

D.事物没发生结构上的彻底变化

答案:A

5.规律的两个特征是()

A.稳定性和不变性

B.主观性和能动性

C.客观性和常见性

D.社会性和历史性

答案:C

6.下列各项完整表达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是()

A.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来自于物质

C.意识第二性,意识反映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用途于物质

答案:D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每一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源自实践

B.只须去实践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C.所有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书本常识不是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

答案:C

8.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的是()

A.它是不依靠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它是对各种常识的概括和总结

D.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答案:B

9.真理的价值问题,也就是真理是不是()

A.对主体有意义的问题

B.具备阶级性的问题

C.对客体有意义的问题

D.具备客观性的问题

答案:A

1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地理环境与人口原因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D

11.划分社会形态所依据的规范是()

A.生产力的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意识形态的内容

D.政治规范的情况

答案:B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思想观念的分歧

C.政治倡导的冲突

D.宗教信仰的差异

答案:A

1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遭到肯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就是说人民群众()

A.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不可以推进社会形态的更替

C.不是社会革命的主力

D.不可以随性地创造历史

答案:D

14.决定产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厂家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答案:B

15.在用现金买卖的市场里,购买者向售卖者出货纸币的行为所实行的是()

A.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B.货币的流通方法职能

C.货币的贮藏方法职能

D.货币的支付方法职能

答案:B

16.价值规律用途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上产品的价格()

A.围绕产品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本钱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市场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A

17.从剩余价值生产办法的角度考察,某个企业的资本家通过让工人加班而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A.绝对剩余价值

B.垄断性经营所得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经济强制所得

答案:A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有效需要不足的危机

D.资本更新乏力的危机

答案:B

19.以下选项中不是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基本形式的是()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产品资本输出

D.人力资本输出

答案:D

20.金融寡头达成其在经济上统治的主要形式是()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生产控制

D.销售控制

答案:B

21.推进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根本力量是()

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进步

B.工人阶级争取自己权利和利益的斗争

C.社会主义规范优越性的初步显现

D.资本主义政治规范的改良

答案:A

22.作为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主要形式的国际垄断网盟,其构成部分主如果()

A.国际辛迪加和国际托拉斯

B.国际托拉斯和跨国公司

C.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托拉斯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C

2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16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B.17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18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19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24.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工农网盟

答案:C

25.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然趋势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D

2、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为何说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答案:(1)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先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2)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其次,客观世界及其进步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3)简言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27.简述生产方法及其在社会进步中有哪些用途。

答案:生产方法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法,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法在社会进步中起决定用途,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法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离别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法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进步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法决定社会规范的性质和社会规范的更替。

28.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请简要说明劳动二重性的意思。

答案:(1)产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因而产品的二原因是由生产厂家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指生产肯定用价值具备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所有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普通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是生产厂家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厂家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9.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的。

答案:(1)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要的平衡。

(2)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的,维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量的增长,维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达成充分就业,维持国际国内收入支出的大体平衡等。

30.共产主义精神境界的很大提升表目前那几个方面?

答案:共产主义社会中大家的精神境界的很大提升,表目前多方面:

(1)大家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遵守社会纪律,团结互助,诚实友爱,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作和参加社会活动,每人都习惯于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

(2)大家既摆脱了封建的、守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摒弃了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生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答案: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量变和质变的意思:

(1)量变:是事物数目的增减和场合的变更,与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筹备,质变以量变为首要条件和基础;(2)质变是量变的势必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三)现实意义:水平互变规律需要大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的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功近利。不然会欲速则不达,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32.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答案:(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因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性对剩余价值,需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减少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此就要减少这类生活资料的价值。产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为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就需要提升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为条件。

(3)个别企业率先使用一流的生产设施和技术,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厂家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产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因为按社会价值供应产品,而可以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进步是什么原因什么?

答案:(1)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没办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没有办法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范围;

(4)日益紧急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很难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进步需要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愈加要紧。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为互联网采集,仅限参考。

扫描二维码添加招生老师

获得更多资料

热点专题

  • 对答案 | 2024年4月四川自学考试【马原】试题及答案
  • 深圳自学考试00153《水平管理(一)》模拟考试(一)
  • 2024年4月北京自学考试鲁迅研究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成绩查询]2025年十月湖南自学考

[中考成绩查询]05508金属材料与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