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策略和两种命的较量。
2、中共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策略防御、策略进攻、策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共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一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
中共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与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要紧考试知识点解说
1、基本定义和判断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紧急削弱,美国开始称雄。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规范在多国打造;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进步。(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越来越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策略: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策略;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策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策略。
3、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十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十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年轻人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十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