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蒙恩招生网 > 中考资讯 > 体育

上海2021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章节试题及参考答案:第2章

来源:www.zddjzzz.com 2025-06-08

中考体育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章节试题及参考答案:第2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1、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不同形态 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一样的用途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点,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点 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薪资是。

A.劳动的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的报酬 D.工人依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

3.资本主义薪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A.延长工作日达成的 B.提升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达成的

C.提升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达成的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常见提升的结果

5.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产品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产品的用法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可以使自己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可以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价值和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生产资料自由交易

C.劳动力成为产品 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9.劳动力产品的价值是。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薪资的多少决定的 B.由保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应求购情况所决定的

10.可以反映工人真实收入情况的是

A.名义薪资 B.实质薪资 C.计时薪资 D.计件薪资

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目前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样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A.G—W—G B.G—W—G′ C.W—G—W D.W—G—W′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产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需要的矛盾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用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用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用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品中去的 D、借用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品中去的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赖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赖提升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赖降低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赖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6.个别资本家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得绝对剩余价值 B、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C、获得劳动力价值 D、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薪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物化劳动

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在生产范围,与流通范围无关 B.在流通范围,但离不开生产范围

C.在生产范围,但离不开流通范围 D.既在生产范围,又在流通范围

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A.生产中的机器设施 B.流通中的产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A.使用先进技术 B. 贱买贵卖

C.免费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D. 免费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C.工人薪资的高低 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23.资本的刚开始形态一直表现为少量的

A.厂房 、设施 B.原材料

C.劳动力 D.货币

24.在资本主义产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c+c B.c+v+m C.v+v D.c+m

25.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薪资变化的趋势是

A.上升 B.降低

C.与名义薪资宾东的趋势一致 D.与实质薪资变动的趋势一致

2、多项选择题

1.资本是。

A. 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货币 B.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 不断增值无休止地运动

E.一个历史范畴

2.剩余价值的产生。

A.既不在流通中,又不可以不在流通中 B.既不在流通中,也不在生产范围中

C.是在生产过程中,流通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D. 是在资本家省吃俭用的消费过程中

E.是在流通中贱买贵卖的结果

3.资本主义薪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于。

A.薪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只有在劳动了将来,资本家才支付给薪资

C.薪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薪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E.薪资依劳动熟练程度大小而不同

4.资本主义计时薪资和计件薪资的关系是。

A.计时薪资是计件薪资的基础 B.计件薪资是计时薪资的基础

C.计件薪资是计时薪资的转化形式 D. 计时薪资是计件薪资的转化形式

E.计时薪资、计件薪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剩余价值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D.是产生于售卖阶段的价值

E.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6.资本主义规范下工人的工作日包含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个人劳动时间

7.劳动力产品价值构成要点包含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成本 D.劳动者同意教育和练习所支出的成本

E.保持劳动者自己存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8.资本流通公式与产品流通有什么区别在于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产品为媒介 B.前者以产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 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用价值

3、计算题

1.某资本主义企业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目前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4小时。试计算:

原来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目前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1936年天津某毛纺厂的工人平均薪资每个人天天为0.4元。一个工人天天工作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价格2元。生产12磅毛线需要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为21.6元。试计算:

一个工人12小时创造新价值多少?

创造的剩余价值多少?

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3.吉林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薪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天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成本14.90元。

试计算:

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4.某企业原来是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施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6万元,平均用年限为5年,价值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人,每个人平均月薪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本月因为改进技术,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率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增加。试计算:

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资本家本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本月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4、辨析题

1.资本是以产品、货币等形式存在的,所以,所有产品、货币都是资本。

2.剩余价值是有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3.假如雇佣工人的人数和劳动日长度不变,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需要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5.薪资是劳动的价格。

6.个别资本家只须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7.超额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5、论述题

1.试论剩余价值的产生

2.试论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3.试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达成过程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5、BBACD 6-10、 BBCBB 11-15、DBDCD

16-20、DDBCD 1-25、DADCB

2、多项选择

1.BCDE2.AC3.BCE4.ACE5.ACE 6.CD 7.BDE 8.BDE

3、计算

1.由题意可知,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也是6小时,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6=100%;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8/4=200%

2.W=12×2=24 12小时新创造的价值=24-21.6=2.4

创造的剩余价值=2.4-0.4=2

剩余价值率=2/0.4=500%

因为12小时共创造新价值2.4元,平均每小时创造新价值0.2元,因为劳动力价值为0.4元,即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为10小时

3.先求工生活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产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m,

∴剩余价值量的计算办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1.88×30=7.75 × 1.88 × 30=437.10元。

m′=m/v=437.10元/32.24元=1351.77%

答: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

剩余价值率是1355.58%。

4、、 ∵每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000元

每月工人薪资=80 ×50=4000元

∴每月总产值= c +4000v+m=25000元

单位产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

、 ∵劳动生产率提升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材料耗费为16000元× =24000元

∴当月个别价值=c+4,000v+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斤=37500斤

∴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

本月的m`=/4000=212·5%

答: 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0元;

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

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

4、辨析

1.看法错误。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商品,货币是产品交换的媒介,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是所有生产的物质要点,它们本身并非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用来充当剥削工人方法时,才成为资本。

2.看法错误。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免费占有、超越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而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不变资本只有剩余价值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3.看法错误。雇佣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用来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时间;在雇佣工人的人数和劳动日长度不变的状况下,资本家可以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4.看法正确。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免费占有、超越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在流通,实行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即便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价值增殖,所以流通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有不能离开流通,流通既为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又达成了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不可以够离开流通而产生。

5.看法错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由于劳动不是产品,没价值,也没价格;所以,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薪资只不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薪资只不过工人必要劳动的报酬,工人的剩余劳动并没得到报酬。

6.看法错误。个别资本家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能减少商品的个别价值,在产品根据社会价值供应的状况下,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不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不变的状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减少劳动力价值,要减少劳动力价值,就需要提升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升了,劳动力价值才降低,资本家才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7.看法正确。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不变的状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它是因为个别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对于第一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个别企业来讲,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的结果,由于劳动生产率提升,意味着本企业的工人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这就势必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因此,超额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对剩余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劳动时间佣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余劳动时间 B.C+V+M C.V+M D.C+M

5、论述

1.要素

剩余价值的定义;

生产剩余价值的首要条件条件是劳动力成为产品;劳动力产品特殊的用法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离不开流通范围而产生。

2.要素

剩余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即便在智能化的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

智能化的生产装置仍然是不变资本,在生产中只能转移其终身的价值,而不可以够创造新的价值;

在生产智能化条件下,手资本家剥削的工人的范围扩大了;

在生产智能化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提升了;

个别资本主义企业第一用先进技术,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要素

相对剩余价值的定义;

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减少劳动力价值;

要减少劳动力价值,就需要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

要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就需要提升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升了,劳动力价值才降低,资本家才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第一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个别资本主义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的时候,整个资本家阶级就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相关文章

热点专题

  • 2021年4月上海普驼区自考准考证打印官网已开通
  • 备考深圳自考实践考核应该注意什么?
  • 深圳自学考试怎么样复习备考?

[中考体育]2023年4月汕头自学考

[中考体育]东城区自考有哪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