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大家把教育公平的概念范围只限于学生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课程设置结构的合理……其实它还取决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理念和做法。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同样的教室、同一个老师,为何教出的学生差别那样大?”“费大力气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可孩子为何进步不大?”……
长期以来,大家把教育公平的概念范围只限于学生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课程设置结构的合理……但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并不完全由行政部门的政令、理论家的宏论所决定,还取决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理念和作法。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老师心中的天平一旦失衡,不只不利于学生的成才,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损害。教育的微观不公平,应该引起警醒与深思。
“想方法把‘官’夺回来!”
近期,王雯正在为下学期上三年级的儿子当“干部”的事情犯愁。据王女性讲,上学期开学的时候,由于班里的劳动委员转学,老师让晨晨当了个“代理劳动委员”。晨晨上任后非常开心,工作积极性非常高,平常调皮淘气的不好的习惯都不见了。天天早上,他提前去教室,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将班上几个不喜欢值日的小调皮管得服服帖帖,上课时也特别专心认真。可到了学期中间,老师忽然换了另一个同学当正式的劳动委员。王女性说:“这对儿子的打击很大,那样认真却不被老师承认,他觉着非常没面子。后半学期儿子在学校学习、交往都看上去非常消极。”看着儿子前后对比这么大,她和晨晨的父亲商量,开学给老师送些礼物,必须要想方法把“官”夺回来。
有研究表明,当过干部的同学在责任感、自信心、荣誉感等方面都不同程度优于同龄同学,不少父母也因此想方设法想方法“讨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期望可以得到照顾。西一路小学的教会主任孙磊觉得,父母存在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夺“官”实事上也是对优势资源的争夺。由于班干部除去服务同学以外,事实上也是练习孩子的一个职位,对孩子来讲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机会。作为老师,应该更多考虑怎么样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有机会获得这这种体验,如“竞选制”、“轮岗制”都是很好的尝试。
老师情感投入差异大
今年中考失利的杨凡,回忆起我们的初中学习怨言不少:“初中的班主任向来都把‘优等生’和‘差等生’不同对待。排座位时,考试前二十名可以任选教室前四排;上课发言的机会也一直给好学生;平时里还常常给成绩好的同学进行提升辅导……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他们的群体。”
西安实验小学的李丽萍老师,长期研究老师的情感教育对学生成才的影响。老师常见更喜欢成绩出色的学生,老师的情感也就难免会向这类“优等生”倾斜。比如,好学生提问时老师解答愈加耐心;做同样一件事,好学生更容易遭到老师的称赞和表彰;老师讲课更喜欢站在好学生的身旁,与好学生的目光、身体、语言互动交流更多……
美国心理学者的长期察看研究证明,在成功的原因中,“情商”有哪些用途占80%,而只有20%的成功原因是“IQ”。对于“差等生”,老师们总是吝啬我们的情感投入,甚至以“破罐子破摔”、“放纵自流”的态度,舍弃对一些后进生和调皮孩子的教育,其紧急后果或许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呼唤教师的道德责任感
“教育微观的不公平,已经对当下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陕西教育学院梁朝阳副教授同意记者采访时说,一些常常有机会在学校表现我们的孩子,将来人际交往能力就会更强;一些常常上课坐在前排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一些常常被老师表彰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评价会更高,将来成功的机率就更大。但,另外一部分处于微观教育弱势的孩子,就缺少了不少训练和体验的机会。“保证微观教育的公平,应该重视对老师的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在每位老师心里构建一个公平的标尺。”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什么是野草?野草就是大家还没有发现其价值的植物。”真的的好老师不只能从“百分”、“三好”学生中选拔出佼佼者,而且也能从貌似“野草”的孩子中发现并培养出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