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记录着古生物的信息,是人类可以见到并加以研究的古时候生物体的一部分,或它们生活的痕迹。
化石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的,这类化石常常是植物或动物身体的坚硬部分,比如,植物的茎干,动物的骨骼、贝壳等。有些则是完整的生物体,如湖泊里的昆虫,寒武纪年代的三叶虫化石等,另一类则是由生物的生活痕迹和遗物形成的,如恐龙的脚印、恐龙蛋和粪便等。
研究化石不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由于保存下来的化石极少是完整的,大家需要将每个部分根据它们适合的关系重新进行正确的组装。这就需要古生物学家需要学会生物的解剖常识,而且还应确定未保存下来的结构的地方。最后,古生物学家依据化石,复原出生物生活时的大小和形状,并依据现代生物的颜色推出复原模型的颜色。不一样的学者对同样的化石可能有不一样的讲解,而且从化石本身推论得越远,讲解的差异就可能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