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蒙恩招生网 > 中考资讯 > 语文

初中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议论文《善待挫折》阅读及参考答案

来源:www.cznuofan.com 2025-02-02

中考语文

善待挫折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考试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想不想,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如何看待挫折,如何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营业额。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很难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妈妈,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讲,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做不到。他一直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总是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起人的斗志;可以使人掌握考虑,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法去达成我们的目的,收获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大家最出色的工作总是是在处于逆境的状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可以自发地造就人才,更不是所有历程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讲是绊脚石,叫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讲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生活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期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31、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所起有哪些用途是:(1分)

32、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看法?能否删一个?为何?(2分)

33、第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3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点击下一页查询答案

参考答案:

31、考察对设问用途的认知。理解什么是设问。引出下文,提醒读者注意。

32、考察论据。剖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联系上下文。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营业额。删去一个不能。由于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时候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假如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方位了。

33、考察比喻在议论文中有哪些用途。联系上下文,剖析出本体喻体即可。前进路上的障碍;前进的基础。

34、考察论点。综合全文,剖析论据的指向。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16、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办法?使用这种论证办法有哪些好处?(3分)

答: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办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很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营业额这一看法,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明确办法计1分;准确说出好处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第④段大家最出色的工作总是是处于逆境的状况下做出的一句中总是一词能否删去?为何?(3分)

答:不可以删。(1分)由于总是一词强调了大家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状况下做出,假如去掉,就看上去过于绝对。(2分;语意相近即可)

18、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分)

答:绊脚石:生活路上的障碍。垫脚石:生活路上不断前进的凭着(明确两者内涵各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9、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剖析。(4分)

答: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1分(只须与看法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剖析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热点专题

  • 2022年湖南邵阳中考语文考试真题(已公布)
  • 2022年河北承德中考语文考试真题(已公布)
  • 2022年河北邢台中考语文考试真题(已公布)

[中考语文]初中语文课文生字词语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仿写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