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教版初中三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要点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病,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手段。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量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针对经济进步停滞局面,第一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获得成就。后又进行政治改革。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
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戈尔巴乔夫实质失去领导权,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是什么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紧急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3、苏联解体给大家的历史启示:要一直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大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规范的打造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一流的社会规范势必会战胜落后规范,大家要充满信心。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根据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进经济的进步。其中以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2、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规范也发生了改变。
3、东欧剧变是什么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妨碍了经济的进步,致使国家出现了紧急的经济困难;②日益紧急的经济困难引发了紧急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4、东欧剧变给大家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规范的优越性,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③要加大党的建设,一直维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大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12课亚非拉国家的奋起
亚洲
1、1947年,英国*赞同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印巴分治。
2、二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早在北非展开。
1952年,埃及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取得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叫做非洲独立年。
4、七八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深入进步。
1993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统治非洲的殖民体系最后崩溃。
拉美:
5、1959年,古巴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区域
1、中东战争的爆发: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区域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量*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联合国不考虑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了巴勒斯坦区域分治的决议。之后,伴随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打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历称为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由此产生。
2、中东局势长期动荡是什么原因: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是因为这一区域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方面,因为历史、宗教、种族等原因,中东区域存在着紧急的矛盾;其次,中东区域的地点和策略地方十分要紧,石油资源很丰富,是每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区域的矛盾愈加复杂。(中东问题的重点是巴以问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1、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预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叫做杜鲁门主义。它的颁布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打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手段,成立了华沙条款组织,简称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级格局随之结束。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伴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进步,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2)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要紧影响。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第16课经济全球化趋势
1、20世纪*十年代中,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成趋于缓和,和平与进步成为世界未来发展趋势。在经济进步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大,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进步。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飞速增长;跨国企业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2、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英文缩写WTO)正式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达成世界贸易自由化。国内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范围获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进步方向,人类进入信息化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征:
1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技每个范围之间互相渗透。
3、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