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共政策定义的概念及内涵
(1)著名学者对公共政策定义的不同界定
---艾斯顿: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戴伊: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事情;
---安德森: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拟定的政策;
---拉斯维尔: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的、价值与方案的大型计划;
---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2)公共政策定义的概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知道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而经过政治过程拟定、选择的策略。
(3)公共政策的涵义
---公共政策是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公共政策是由公共权力机关拟定,因此具备强制性和权威性;
---公共政策是经过政治过程而拟定策略、优化策略、最后选择策略的结果;
---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点是:公共问题、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价值进行的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有积极形式和消极形式。
6、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公共问题的形成
---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提醒:注意“公共政策产生的三要点”与“公共政策的三要点”的区别。
7、公共政策的本质
(1)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就是公共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体目前:
---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
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理论的内容影响或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内容不同可能致使政策不同;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提高并在实践中得到健全和进步。
(2)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肯定目的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所谓肯定目的是自利性、阶级性和公共性的混合物;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指政策主体为达成肯定政策目的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所谓社会价值的分配是指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权力、财富等在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分布,通常情况下,政府倾向于把社会价值分配给与其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体现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而拟定的。
---公共政策的偏好性是指政策过程,即政策问题认定、政策策略拟定、政策实行、政策评估与政策调整与终结等每一个环节在一定量上均是政策主体基于肯定偏好而做出的选择。这种基于偏好的选择要遭到政策主体价值观、自利与不同利益诉求者力量大小的影响。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体现为利益有关者之间的互动推进。
以上便是山东自学考试网为同学们带来的关于自学考试的有关内容,考生假如想获得更多关于山东自学考试的有关资讯,如自考报名日期、考试时间、考试报名条件、备考常识、有关新闻等,可以随时咨询山东自学考试网老师或者是加群进行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