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天津自学考试儿童进步心理学03585复习提纲(2)
22.法国的心理学家比纳(A.Binet)首创用(智商量表)进行个体差异辨别,美国儿科大夫格塞尔(A.Gesell)提出了幼儿发育常模,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打造的儿童情绪的(条件反射理论)等,都对学科的形成与健全作出了贡献。
23.婴儿的(笑)是其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24.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觉得个体的进步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
25.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儿童观集中体目前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提出儿童虽不是成人,但更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成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应根据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
26、新生儿已有好的听觉能力已经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据国内的实验证实,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经具备听觉反应。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成年将来听觉能力渐渐减少,主如果高频部分听力丧失。
27.韦克斯勒儿童智商量表从整体智商看法出发把智商分成(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并使用离差IQ作为估计智商的相对聪明程度。
28.弗洛伊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自我)和(超我)。
29.影响个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物学)原因,二是(社会化)原因,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
30.男女智商有不一样的优势范围。在语言方面,女生获得语言比男生(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与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在感知方面,男士的视敏度(优)于女人。
31.社会学习理论者通过对儿童和成人的很多研究,发现儿童的很多行为并未直同意到强化,而是在察看其他人行为时,其他人所遭到的强化会干扰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叫做(间接) 强化或(替代)强化。
第二部分:
1.图式
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类动作在相同或一样的环境中因为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2.情境智商(contextual subtheory)
是个体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商,包含适应、选择、塑造三个方面,情境智商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3.依恋
婴儿寻求并企图维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于激起爸爸妈妈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形成儿童刚开始信任和不信任的个性特征有着要紧的影响。
4.理智感
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