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学考试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三)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可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外债主要包含国家财政在国外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和借款。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银行信用与产品的买卖没直接联系,也不受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
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成熟的政府债券市场,因为政府债券几乎没违约风险、流动性强、收益相对稳定,因此,深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喜爱,成为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的一项要紧选择。国债投资成为没有风险权数的债权。
在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认购和参与国债二级市场的买卖。国债投资成为银行要紧的流动性资产业务。
消费信用的基本种类及其经济意义?
消费信用是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买家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形式。消费信用有两类型型:一类型似商业借用,既由企业以赊销和分期付款方法向买家提供房子或耐用消费品;另一种则是银行信用,即由银行向买家提供购房或耐用消费品贷款,用以支付货款。
在国内拓展消费信用具备深远的经济意义:消费信贷可以促进国家经济调控政策和调控方法发生重大转折。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哪些用途。消费信贷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风险,是银行新的价值增长点。消费信贷可以通过消费的市场导向用途,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品的问世。消费信贷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居民消费意识的转变。
消费信贷的进步是以收人的水平和收人的稳定为条件的,因此,消费信贷的进步需要有收人政策的配合。
民间信用的特征及其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
民间信用也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发生的直接借贷关系。一般采取利息面谈,直接成交的方法。民间信用的特征是利率高、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但却十分灵活,能弥补银行信用的不足。在国内,民间信用的进步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常见存在,改革开放将来,民间信用得到了更广泛的进步,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状况下,城镇的个体户、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各种经营性资金需要,都通过民间信用的渠道解决。
90年代将来,民间信用拓展到多种投资范围,如办厂、建房等等。民间信用的利率比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高,贷款机制灵活、便利,在一定量上构成对正常银行信用的冲击。但民间信用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因此,民间信用在国内既有存在和进步的客观环境,又有其让人担心的负面用途,金融管理当局应加大对民间信用的引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