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月四川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已更新
2、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其16分。
21.【题干】语言符号的所指
【答案】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制的语言符号术语。语言符号所指是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
【考试知识点】语言和语言学——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
【要点】语言的符号特质
22.【题干】基础方言
【答案】一种语言的一同语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一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进步和演变——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要点】社会统一与语言统一
23.【题干】负迁移
【答案】假如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那样语言迁移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就叫负迁移。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获得和学习——语言获得的过程
【要点】语言获得的条件
24.【题干】语音辨别
【答案】语音辨别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应来同意语言信号并作出回话动作或给以语言回话,简单地说就是让计算机听懂人说话。
【考试知识点】语言与科技——信息科学和语言信息处置
【要点】语言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置及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3、剖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5.【题干】剖析下面句子的蕴含义和预设义。
他妹妹在老家工作。
【答案】蕴含义指说出的话中包括着其中某个词汇的上的义或整体变,即从一个自子的句义肯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
预设义指句子包括的某个背景信息,不在句子断言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指句子包括的某个背景信息。同蕴含一样,一个句子的意义可以通过预设关系与其他句义联系在一块,使这类句义成为这个句子潜在的意义。
蕴含义:他妹妹在老家。预设义:他有妹妹。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运用特征—语用——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
【要点】蕴含义和预设义
26.【题干】剖析下面诗句中的形声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照
炉
常
烟
遥
瀑
布
挂
【答案】照:从火,昭声
炉:从火,户声
常:从巾,尚声
烟:从火,因声
遥:从辵,䍃声
瀑:从水,暴声
布:从巾,父声
挂:从手,圭声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文字的形式和种类
【要点】文字的形式和种类
3、简答卷: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其20分。
27.【题干】简要说明中文上声变“上声变调”。
【答案】中文上声变调分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是“上声+上声”,前一音节的声调会变成像中文中阳平调的[35],譬如“土改”;另一种状况是“上声+非上声”时,前一音节的声调会变成[21],可称之为“半上声”,譬如“、土[21]地”等。
上声变调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三个上声音节连读时,譬如“展览馆,洗脸水”都读成[35+35+214],“土商品,纸雨伞”都读成[21+35+214],这取决于其中哪两个音节先组念,哪两个音节后组合,根据组合的先后顺序依次发生变调。
上声变调同样也发生在后一音节是轻声的语段中,譬如“打扫、老虎、想想”等,前一音节都读[35],“打听、尾巴、本事”等,前一音节都读[21]。应该注意的是,后一音节是上声而又读成轻声时前一音节的变调有几种例外状况:一是亲属称谓词,譬如“外婆、姐姐,太太”等;二是“早”是名问,譬如“斧子、本子、白痴”等;三是口语词,譬如“耳朵、痒痒、孩子”等只变点[21]。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语流音变和韵律步伐
【要点】语流音变和韵律步伐
28.【题干】简要说明一般词的类别。
【答案】依据来源的不同,一般词主要包含“古语词”“新造词”“方言词”“外来词”等。
“古语词”是指在古时候就已经产生,目前偶尔还在用的词。古语词内部又包括两个小类:一类是“历史词”,即历史上出现过而目前已经消失的事扬或现象的名字。历史间在现实日常已经不需要,但在文献资料中还会碰到,譬如汉语的“樽、皇帝”等。另一类是“文言词”,即在古时候用,但在现代一般场所已不太用的词汇。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或定义并未消失,但目前周别的词汇来称呼它,这是受言词与历史词有什么区别。譬如,汉语的文言实词“吾、首”等,文言虚词“之、手、均”等。
“新语词”又称“新词”,是指过去没而新创造出来的词,这是一般词非常重要的来源。伴随社会的进步,很多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涌观。这类都会表目前新造词上。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批新造词,譬如汉语“人民公社、上山下乡”等,在新中国打造前后出现的新造词:而“手机、微信、高铁”等,则是近年出现的新造词。
“方言词”是指在某一地域方言中用的词汇。汉语中方言词的状况则较为复杂,一般所说的方言词都指狭义方言词,譬如汉语吴方言中的“尴尬、精油、落3、腐乳、蹩脚”,湘方言中的“过硬、行家手”,粤方言中的“雪糕,看好,老公,第一时间”等,就是进入了中文语汇的方言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汇。譬如“咖啡、涉发、苏打”等。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词汇的分类
【要点】词的分类
5、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题干】什么是词形变化?举例说明词形变化的主要类别。
【答案】词形变化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肯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印欧语较多使用这种语法形式。具体说。词形变化又包含“附加”“屈折”“异根”“零形成”等。
“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加词缓。词缀指在词典中不显示但在句子中系统出现的附着于词的部分。比如英语名词“book/books”“tree/trees”就是加上后缀“-s”来表示复数。
“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譬如英语表示名词的单数和复数,有时也用屈折形式,如“man/men、foot/feet”。英语表示动词的过去时,有时也用屈折形式。如“sing/sang、get/got”等。
“异根”即换用不一样的词根构成相赞同义的词。英语只有极少数动词的过去时用异根形式,如“go/went”。
“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比如 “books”通过加词缀“-s”后表复数,那样相应的“book”这种单数意义就是用零形式表示的。同样,英语动词“work/worked”分别表示目前时和过去时,目前也用零形式表示。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要点】语法形式的方法
30.【题干】举例说明语义的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答案】语义的概括性: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使一类事物不同于另一类事物的特点。譬如“笔”指的是可以用来写字画图的用具。这一定义就是大家从铅笔、钢笔、毛笔、粉笔、圆珠笔等各式各样的笔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反映了各种笔所具备的一同特点与其他事物所没的特点,即便各种笔的作用、性能,用法等各有不同,但这类差异在词又当中被忽视掉了,句义关注的是笔有什么一同的特点可以使其同其他的事物不同开来,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语义的模糊性是指词又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明确的界限。譬如“大款”这个词,词典上的讲解是“非常有钱的人”,那样有多少钱并是“非常有钱”呢?恐怕每一个人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国此大家对“大款”也只能有一个大残的定义,而没办法明确地指明大款与非大款的界限,这就是词义的模糊性。
语义的民族性是指不一样的民族因为生活环境、历史文化等各不相同,对事物的认识,概括和分类也有差别,因而语言也会有所不同,他用语言所表达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词汇的感情色彩不同。譬如“龙”在汉民族文化望是权威,高贵。吉祥的象征,因此汉语中与“龙”有关的问语太多都是褒义的,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等。但在西方文化里语言中与“龙”有关的词汇大多具备贬义,如英语将龙称作“dragon”,在圣经故事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就被叫做“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如“His wife is a dragon.”。
【考试知识点】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义概说
【要点】语义、语义性质及语义在系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