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和平常的作文练习中,很多同学都曾出现过如此的问题跑题或偏题。尽管在平常的作文中,老师常常对此作专门的练习,并时时把不要跑题挂在嘴边,但很多同学在作文的重点时刻还是会犯如此的错误。下面,笔者就从审题的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审题失误是什么原因,看看同学们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把作文题想偏的,期望能给大伙一点启示。
以下面这道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需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山里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里去卖柴,回家时,却发现我们的房屋失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但由于风势过大,一群人只能眼睁睁地看失火焰吞噬了整栋房子。
大火终于燃尽的时候,只见樵夫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过了半晌,樵夫开心地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居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砍柴的斧头。
请你全方位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但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能抄袭。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文题由材料和需要两部分组成。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审材料。这种作文形式的特征决定了材料中势必蕴涵着文章的写作方向,同学们只有把握这个方向,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剖析可知,这则作文材料的核心是斧头,而材料中的主人公恰恰又是一位樵夫。大家都知道,斧头是樵夫必须具备的工具,是樵夫赖以存活的根本,对樵夫来讲斧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可见,斧头和樵夫的关系应该是本文写作的考虑重点。因此,剖析这则材料正应了一个哲学看法,即抓主要矛盾。由这个出发点剖析得出的文章立意才是符合本题的正确看法,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前的挫折是次要的,只须最根本的东西还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勤劳的双手,是进步的根本,资金再多也有用光的时候,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非常重要的,等等,只须找准主要矛盾,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然而,面对这则材料,同学们的想法却五花八门,有些甚至非常不靠谱。
学生A:材料中的樵夫,房屋被大火烧了,却没悲伤,没灰心,找到了斧头还非常高兴。我就由此想到,人应该像樵夫一样,一直维持乐观的心态,进而以此立意。
心理分析: 这个学生失误在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樵夫确实没悲观,而是对将来充满信心,但这个意思只不过表象。该生应该顺着这个意思进一步去挖掘本质樵夫为何开心?是由于,对一个樵夫来讲其赖以存活的东西还在,这就意味着期望还在。
应付方案: 剖析问题不要浅尝辄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B:材料中樵夫找到斧头非常高兴,我想他开心肯定是由于自己将来又可以砍柴了。我又想,他如此一个劲儿地砍柴,早晚要把山上的树砍光,结合目前非常时尚的环保话题,写写保护环境不就是平常老师强调的有现实意义吗?又想到我们的作文水平不高,就想搞点革新,于是我就写了《不要乱砍滥伐》这篇文章。
心理分析: 这个学生为了得高分而做了作文的奴隶,但他信马由缰的思维只能与我们的意愿相背而行。他本来已经看到了樵夫找到斧头,就有了从头再来的机会这一点,可为了独一无二,他勇敢地冲出了材料的中心意思,离奇地延伸出了环保话题,真是多此一举。
应付方案: 作文可超出一般,革新思维,但首要条件是在作文需要的范围之内,而不可以脱离作文材料的轨道,要摒弃为了革新而革新的错误观念。
学生C:樵夫的房屋没了,但他还有斧头,对于一个以打柴为生的樵夫来讲,斧头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的所有。有了斧头,他还可以重建家园,这是他不幸中的万幸。由此我想到了福祸相生,又进一步联想到了得与失这个话题。于是我就确定了不要计较得失,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这个主题。
心理分析: 这个学生不小心曲解了题意,可以说是误入歧途。通过这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大家可以看出他的想象力是比较丰富的,这对他的跑题起了推波助澜的反用途。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一旦展开联想的翅膀,便容易进入肆意遨游的误区。此时,瞻前不考虑后是这类学生一同的心理特点。
应付方案:想象与联想是写作的要紧方法,好好把握这种能力,让它在确定文章立意上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作文时才能游刃有余。
学生D:樵夫天天以砍柴为生,山里的绿色也伴随他一次次挥动斧头而日渐降低。最后,一场大火把他的房屋化为灰烬。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可以说,他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大火扑灭后,他又拿起了斧头,他对我们的错误没丝毫的检讨。所以我立意为人贵在知错能改,告诉大家要时刻检讨自己,只有三省吾身才能有所收获。
心理分析: 这个学生的失误在于,抛开材料,另起炉灶。他只读了材料的开头,就把材料搁在了一边,只凭自己主观上的臆断就得出结论:樵夫砍柴是作恶多端,大火烧房是自作自受,完全脱离了材料后文的内容。
应付方案: 审题时,应第一通读材料,先不要急于考虑、提炼看法,以免先入为主地判断形成定式,影响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待认真读完材料后,再整体把握题旨不迟。
学生E:樵夫的工作就是砍柴,房屋烧了,他没悲伤,而是拿了棍子,在灰烬中找,原来是在找我们的斧头,这说明樵夫对砍柴的专注,对自己工作的执著,这令我感触非常深。于是我写了人要做好本职工作。
心理分析: 这个学生看问题的方法是瞎子摸象,这也是所有审题失误中最常见的一种。房屋都烧成那样了,樵夫还没有忘找我们的斧头,他确实非常执著,但这在整个材料中只是一个点,一个次要方面,从这个次要方面去延伸思维,无疑是片面的、偏颇的。
应付方案: 哲学上说,剖析问题要全方位。全方位就是想问题、看事物不仅看一部分,而是看整体。在材料作文中,审材料时要着眼于材料的整体,虽然老师平常常常告诉大家要掌握多角度立意,但无论选什么角度,都需要打造在把握材料整体内涵的基础上。所以审题时不可以只抓住只言片语,而应从材料的整体内涵、中心意思出发去构思行文。
除去以上这类审题失误的案例,还有些同学提炼了生活路上,当弃则弃、遇见事儿,想开点儿、天无绝人的道路等偏离材料主旨的中心,因为数目少,不够典型,在此不细述。
总之,大家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要掌握全方位准确地看问题,以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只有想对了,才能写对,写对了,才有得高分的可能。反之,审题一步走错,文章全盘皆输。